為了不讓孩子凍著,早起的騎電動車的家長不得不將孩子和自化療飲食注意己包裹得嚴嚴實實。顏家文 攝記者 顏家文 實習生 劉旺姣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小書包……”一首《上學歌》勾起人們無數關於童年的婚禮顧問美好回憶。早春的清晨氣溫低至零度,在溫暖的被窩裡哪怕多獃一秒也是一種莫大的幸脯可是對廣大要送孩子上學的家長來說,他們迎風斗雪的送學戰鬥必須在每天清晨打響。本周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周,提前設好鬧鐘,早起準備早餐,叫孩子起床,準備上班裝備,趕著出門,這些成了眾多家長每天的“必修課”。昨日,記者走近這個特殊的群體,目擊他們的送學生活。
  “早起送孩子上msata學像一場戰鬥”
  昨日凌晨5時30分,在鬧鐘的催促下,租住在中山亭附近的譚艷準時醒來。來自湘潭的她和丈夫劉立新在長沙壽星街上經營一家食用油店,由於店里忙,女兒妮子以前放在老家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們每個月回家探外接式硬碟望一次。
  但是,留守兒童的隔代教育讓他們非常擔心。去年,孩子到了上小學一年級的年齡,他們決定犧牲一部分生意,將孩子及爺爺、奶奶全部接來長沙。“每次一回家,妮子室內裝潢都特別黏我們,每次一離開,她就哭得稀里嘩啦。”譚艷說。
  孩子住過來後,他們突然覺得原本就忙亂的生活顯得更加緊張了。“寶貝,起床上學啦。”開學了,這就意味著譚艷每天得提前一小時起床,穿戴完畢,然後喊熟睡中的女兒起床。妮子賴在被窩裡,根本就喊不醒。譚艷無奈,只得一把把她抱起來。半睡半醒之間,孩子開始不利索地穿衣服。直到6時,妮子才“正式”穿戴完畢。
  洗臉、漱口一磨嘰,時針就指向了6時20分。這時候,譚艷又陪著妮子早讀了30分鐘。
  “沒辦法,孩子太小,註意力老不集中,只能陪著她讀。”譚艷說。
  而就在此時,妮子的奶奶也起床了,“砰砰啪啪”地在廚房裡忙開了,她的義務就是為孫女做上一頓豐盛營養的早餐。一碗麵條加雞蛋、一杯牛奶,妮子吃得津津有味。
  早餐後,爸爸劉立新上陣了,他把女兒抱上電動車,發動,然後迎著寒風,向學校駛去。劉立新說,這個時候是上班高峰期,車流量都很大,電動車稍微暢通一點,但他還是騎得小心翼翼。
  從家到女兒就讀的湖南第一師範第二附屬小學需要20來分鐘。“這幾天太冷了,到了學鞋手腳都凍得痛,可是這是送自己女兒上學,心裡還是很暖和的。”目送著女兒走入校門,劉立新笑著對記者說。
  七旬奶奶每天坐公交送孫子上學
  昨早7時10分,記者來到岳麓區望月湖第二小學,儘管離上課還有50分鐘,一對送學夫妻已經帶著孩子早早來到學校。夫妻都是8時上班,送完學後就得馬上往各自單位跑。
  學校的大門早早就打開了,孩子走進了校園,兩夫妻還忍不住趴在圍欄外向學校裡面張望了一會兒。
  7時30分,離上課只有半個小時了,這時送學的高峰期來臨,校門口,家長、孩子一撥一撥擁來,交談聲、叫喊聲、喇叭聲,一陣接一陣,在清晨寒冷的空氣中瀰漫開來。小車一輛接一輛停下,車門打開,走下一名學生,“啪”的一聲車門關上,然後開走。
  人群中,記者還發現有一類特殊的人:孩子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今年70多歲的徐娭毑就是其中一位。她住得有點遠,每天得搭乘317路公交車送孫子上學,要坐4站路,“以前都是他媽媽送,這幾天他爸爸媽媽都出差去了,我才接下這個任務。”徐娭毑說,為了孫子,她每天6時30分就起床了,還不得不將每天必去的廣場舞暫停。
  85%家長送孩子上學,36%超過半小時
  記者街頭隨機採訪了50位小學生家長,統計得出,85%的家長選擇接送孩子上下學,其中58%由孩子父母接送,27%由孩子爺爺、奶奶接送,只有15%的家長選擇不接送。
  就學校與家庭住址的距離而言,55%的接送家庭與小學的距離在4公里以內,但有37%的接送家庭離學校在4公里至10公里,還有8%的小學生上學路程超過10公里。
  就接送孩子所花時間而言,61%的調查者能在30分鐘內趕到學鞋36%的家庭單程需花費30分鐘到1小時,3%的家庭需要1小時以上。
  家長選擇什麼樣的交通工具送孩子上學呢記者調查發現,40%的家長選擇騎電動車送小孩,14%的家長選擇用自行車送小孩,31%的家長選擇自己開車送小孩,15%的家長走路送小孩上學。
  不管家長們以何種方式送孩子,他們都堅持在寒冷的天里離開溫暖的被窩,穿梭在寒風裡,只為孩子平安上學。  (原標題:一人上學,全家早起總動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25gocm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